NEWS最新消息

2024/12/06 祭拜濟公禪師可準備的7種傳統供品 | 台灣主祀濟宮廟嘉義觸口龍隱寺

祭拜濟公禪師可準備的7種傳統供品

前言

濟公的農曆生日是二月二日

濟公活佛手握蒲扇,身穿破舊衣帽,形象與一般出家人截然不同。他時而食葷飲酒,展現瘋癲不羈的特質,但實際上卻擁有降妖伏魔、救世助人的非凡能力,尤其擅長醫術,經常替世人化解疑難雜症。

在道教典籍中,地母被描述為萬物之母,象徵滋養、孕育和保護。

一、濟公(佛教禪師)是誰?

濟公,原名李修緣,法號道濟,是南宋時期著名的佛教禪師。他出生於公元1148年,故鄉在浙江省台州天台縣(今天台山地區)。濟公的傳奇故事至今廣為流傳,不僅因其修行卓絕,更因其與眾不同的行為風格,成為歷史與文化交會處的一個傳奇人物。 濟公自幼聰慧,對佛教經典產生濃厚興趣。成年後,他選擇在靈隱寺出家,師從佛海慧遠禪師,並獲得「道濟」法號。然而,他的修行風格與一般僧人截然不同。濟公不受傳統戒律束縛,經常四處行走、衣衫不整,甚至有時飲酒吃肉,但他卻以慈悲為懷,幫助百姓化解災難。這種離經叛道卻心懷善意的形象,讓濟公成為大眾心目中獨一無二的「瘋僧」。

濟公禪師
圖片來源:Flickr https://flic.kr/p/8mpTSi

二、濟公為何被稱為「活佛」?

濟公被稱為「活佛」,源於他在民間留下的無數善行與奇蹟。他的故事融合了佛教精神與道教傳說,展現了一位超凡脫俗、具備神通的修行者形象。 濟公在世時,曾幫助窮苦百姓、拯救災難、懲治惡人。他的慈悲舉動與神奇事蹟,讓人們相信他是降龍羅漢轉世,具有天賦異能。例如,傳說中濟公能以手中扇子驅除瘟疫,或以超乎常人的智慧化解人際糾紛。此外,濟公總能憑藉他的「瘋癲」外表,洞悉人心,幫助那些受困於世俗煩惱的人。 另一個讓濟公成為「活佛」的原因,是他打破了宗教界限,走入百姓之間。他不拘泥於僧人戒律,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實踐佛教的核心精神——慈悲與智慧。他的故事,既啟發了佛教徒,也感動了無數普通百姓,讓濟公成為宗教信仰和民間文化的重要交匯點。

三、濟公真的吃肉喝酒嗎?

濟公最著名的形象之一,便是他手持破扇、穿著破衣,時而飲酒吃肉、笑容滿面地與人交談。這種「不守清規」的行為,讓人們對他的修行方式充滿好奇。他真的吃肉喝酒嗎?答案可能是「是,也不是」。 根據佛教戒律,僧人應遵守素食,遠離酒肉。然而,濟公的行為被認為是一種「方便法門」,即以非常規的方式傳播佛法。他的飲酒吃肉更多是一種形象上的突破,而非實際行為。例如,他吃下去的「肉」,傳說中常被化作無害的果實;喝的「酒」,或許只是水或某種甘露。然而,這種行為卻使他更接地氣,更容易與普通百姓產生共鳴。 濟公的這些行為背後,實際上蘊藏著佛教的深刻智慧。他打破了「形式即是實質」的迷思,用行動告訴世人,修行不在於表面的形式,而在於內心的清淨與對眾生的慈悲。例如,有人以肉食相贈,濟公接受並轉化為功德,這既避免了施主的失落,也讓他們感受到濟公的智慧和大愛。 因此,濟公的飲酒吃肉並非真的破戒,而是一種適應世俗的修行方式。他用這種看似不合常規的行為,傳遞了佛法的核心精神:度化眾生、與人為善。

四、拜濟公要準備什麼供品?

在臺灣及華人世界,濟公是許多人供奉的對象,特別是在祈求解厄、消災時,前往廟宇拜濟公是一種常見的信仰活動。然而,供奉濟公時需要準備什麼供品?這是一個有趣且值得探討的問題。

  • 傳統供品

    濟公以「活佛」形象深植人心,他的供品也具有特色,往往不拘一格。常見的供品包括:

  1. 水果:如蘋果、香蕉、橙子等,象徵吉祥與清淨。
  2. 素菜:也有人選擇準備素食供品,以符合佛教戒律的精神。
  3. 酒:少量”米酒”或”高粱酒”成為特色供品(將濟公酒水化為藥引來濟世;能夠準備葫蘆酒壺那更好)。
  4. 花生:濟公師父聽說很愛吃花生。
  5. 壽桃塔:象徵長壽圓滿,適合祝壽之用。
  6. 壽麵:象徵長壽圓滿,適合祝壽之用。
  7. 螺旋香塔:代表興旺平安,供奉時常見。

*特別在濟公誕辰,會準備熟食肉類,如雞腿、燒肉、羊肉等,象徵誠意與豐盛。
*金紙:一般三式金或四式金之外可在多加一支大壽金來祝壽。

  • 創意供品

現代社會中,一些信徒會根據濟公的幽默形象準備創意供品。例如:

  1. 零食與飲料:濟公親民的形象讓人覺得他也許會喜歡現代小點心,如餅乾或汽水。
  2. 扇子:濟公的破扇象徵智慧,有人會以扇子為供品,希望獲得祝福。

無論供品是否傳統或創意,最重要的是供奉者的誠意。濟公崇尚慈悲與智慧,他更在意的是信徒內心的善念與祈求的純正。

通常拜濟公時,信徒可以點燃香燭,誠心向濟公祈求保佑,無需繁瑣的儀式。信徒也可以透過濟公籤詩解答疑惑,從中尋得智慧的啟示。

濟公禪師-嘉義縣觸口天長山-龍隱寺
圖片來源:龍隱寺 |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

五、台灣主祀「濟公」宮廟

嘉義觸口-天長山龍隱寺

地址:嘉義縣番路鄉1號

龍隱寺於1980年8月開始興建,最初由一些虔誠的信徒義務協助,在毫無經費的情況下動工,並逐漸成立管理委員會。寺內供奉的主神為李修緣師父,俗稱濟公禪師。每年農曆十月初三為濟公禪師得道之日,並被定為禪師的聖誕。每年這一天,寺內舉行盛大的過火儀式,旨在幫助信眾消災解厄,驅邪避凶。因神尊過火顯示神威,這一祭典常吸引全台各地的宮壇和大量信徒參與。
網站:https://www.longin.org.tw/

六、台灣拜濟公的"禁忌"

濟公以慈悲、智慧和親民的形象深受臺灣信眾的愛戴,許多人會前往濟公廟祈求平安、智慧或解厄。然而,拜濟公雖然不像傳統神祇般有諸多繁瑣規矩,但仍有一些禁忌與注意事項需要了解,以避免冒犯神靈或影響自身的運勢。

1. 不可心存不敬 濟公雖以瘋癲形象著稱,但作為一位「活佛」,信徒應心懷敬意前往供奉。在拜濟公時,不可輕視其形象,或以戲謔、嘲弄的態度面對,否則可能得不到庇佑,甚至招來反效果。
2. 不可攜帶不潔物品 在進入廟宇前,需注意身上是否攜帶不潔之物,例如血腥物品或葷腥。濟公作為佛教禪師,雖然傳說中不拘泥於戒律,但在廟宇中仍應遵守基本的清淨規範,以示尊敬。
3. 女性特殊時期避免進廟 傳統習俗認為,女性在生理期或坐月子期間應避免進廟參拜,包括拜濟公,因為這段時間被視為「不潔」,可能影響廟內的靈氣。雖然現代社會對此觀念有所鬆動,但仍建議依個人信仰尊重傳統。
4. 不可隨意詢問靈籤或開玩笑 許多人拜濟公會求籤解惑,但在抽籤或詢問解籤時,不可隨意提問無關緊要的問題,也不可戲謔籤詩內容。濟公的籤詩以智慧見長,需心存誠意才能獲得指點迷津。

5. 不宜帶過多酒肉供品 雖然濟公形象親民,傳說中喜歡飲酒吃肉,但供奉時仍應保持適量,不宜帶過多葷食或酒類,因為廟宇的本質仍崇尚清淨,過度鋪張反而顯得不恭敬。適量的水果或素食供品往往更為妥當。
6. 不可隨意觸碰神像 濟公的神像大多採坐姿或站姿,表情慈祥,但信徒不可隨意觸碰神像,尤其是臉部、手部或法器部分。這樣的行為可能被視為不敬,甚至影響廟內靈氣。
7. 禁止穿著不莊重的服裝進廟 參拜濟公時,應避免穿著過於暴露或不莊重的服裝,例如短裙、短褲或吊帶衫。廟宇是莊嚴的地方,穿著得體既是對濟公的尊重,也是對自身的保護。
8. 不可心懷負面意圖 濟公的法力以慈悲為基礎,他幫助的是有善念之人。因此,若帶著報復、貪婪或其他負面意圖參拜,可能不僅無法如願,還可能招致自身的不幸。
9. 拜拜時注意流程 在濟公廟參拜時,應按照廟方指引進行。一般流程包括: 點香祈願。 向濟公稟報姓名、出生年月日及祈求事項。 拜拜後依指引抽籤或進行其他儀式。 隨意改變流程可能被視為不敬或疏忽。
10. 避免空腹或情緒不穩時進廟 參拜濟公時,建議以平靜的心情和穩定的狀態進行,避免空腹、疲憊或情緒過於激動時進廟。這樣的狀態可能影響參拜效果,無法真誠與神靈交流。
11. 拜濟公後的禁忌 參拜後,應遵守一些基本的信仰禁忌: 不可在廟門前講不敬的話。 不要隨意將籤詩內容外傳,應尊重濟公的智慧指引。 若獲得籤詩建議,應誠心遵行,不可敷衍了事。

 

結語

濟公以獨特的修行方式成為歷史與信仰中的傳奇人物。他的慈悲與智慧,透過飲酒吃肉、化解災難等故事流傳後世,為我們帶來許多啟示。無論是誰,無論以什麼方式供奉濟公,都能從中感受到他的精神力量。這正是濟公作為「活佛」最可貴的地方。

免費詢問拜濟公禪師供品


濟公禪師香檸蛋糕👈來去看看

濟公禪師壽桃👈來去看看


濟公葫蘆餅祝壽盤👈來去看看


濟公迷你草鞋祝壽盤👈來去看看


濟公純米酒籃👈來去看看


濟公籃👈來去看看


濟公金蔥扇八角祝壽盤👈來去看看


濟公祝壽盤👈來去看看

-->